close
端午連續假期的第一天就遇上了大雷雨,午后趁著雷雨稍停決定出門走走。
前往八里沿途上一直看到活動旗織<活力石竹>,到達陽光廣場三三兩兩
的人群,真沒人氣。正想離開時,突然看到十三行博物館推出午后五點入場
門票只收70元,來了八里那麼多次,就趁現在來場知性之旅吧!
一千多年前,淡水河南岸,有個小小的部落。沒有人知道它的名字,
也不知道這裡住的是甚麼人。據今五百年前,這個未知族群謎樣地消失在歷史
的煙塵中。至於「十三行遺址」命名由來,是因為遺址所在地台北縣八里鄉
頂罟村有個別名叫「十三行村」於是以村名命名為「十三行遺址」。


位於八里海邊的十三行博物館保存了距今約1800年前的史前文化遺跡,
最奇特的是這裡鎖發現的文明完全不同於目前出土的其他史前文物,
顯示這裡曾經有一個獨特的種族存在,不過這個種族消失的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


走入十三行博物館,仿如走進幽暗神秘的古墓穴。回首一望,十三行遺跡考古
發掘的現場赫然重現眼前,考古學家俯首工作的身影以及現場凌亂的腳印,
我和Nini還稍稍被栩栩如生的假人嚇到,往前走則看見巨大的挖土機及禁止盜採
的標誌,安拉拉進而才了解到原來搶救十三行的歷史是經過很多學者的努力,
才得以保存至今。


十三行遺址的重現,彷彿一開始就是充滿戲劇性與驚奇。有位空軍飛行官
在一次飛行任務當中,經過觀音山的上空,赫然發現羅盤有受磁力干擾的
異常現象,機敏的他猜測,地下可能埋有大量鐵礦,才使得羅盤受到干擾。
為了解開這個謎團,他到現場察看,發現當地有疑似鐵礦的黑褐色「鐵石」。

為了開發可能存在的鐵礦,勘查了台北縣八里鎮頂罟村,發現這些黑色鐵石
並非鐵礦,而是俗稱「鐵屎石」的煉鐵殘渣。然而,根據史料記載,八里當地
並沒有煉鐵的紀錄。沿著當地小路走到後來發現的十三行聚落,卻發現遍地
鐵渣、貝塚、陶片,沒想到「鐵礦」沒有找著,竟找到台灣唯一鐵器文化
的史前遺址。

館內除了讓遊客更加了解十三行的史前事跡,更展示了許多製鐵過程,及和鐵
有關的物性及鐵製品。


 
來到這裏小朋友們也可以在遊戲中,更進一步認識鐵的用途,這個小笑臉
就是利用鐵與磁性的相吸原理,可以隨意幫小笑臉設計頭髮及鬍子。



玩一玩猜猜看遊戲。先摸一下暗箱裏裝著什麼鐵製品,再打開暗箱底層
看看妳有沒有猜對呢?

剛踏入博物館時,高聳斜立的建築真讓人有種隨時會倒塌的感覺。
真是讓人吃不消的藝術建築,離開館場時更被這條又長又窄的通道
搞得哭笑不得。



不過假日來八里探索<十三行博物館>的神秘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附近的八里左岸更是全家出遊的好地方

十三行博物館內常會推出藝文活動,及其相關的旅遊套票
相關資訊請參考:http://www.sshm.tpc.gov.tw/_file/2163/SG/23108/D.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安拉拉 的頭像
    安拉拉

    安拉拉生活旅行記事

    安拉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